临汾:“养”出精气神 老人健康有法宝
发布时间:2016年10月25日发布媒体:医护到家
标签: 临汾 健康 有法 法宝 精气神
护士上门工作人员提醒您:保持好心情、不迷信保健品、积极参加户外活动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……对老年人来说,健康是第一要务。日前,护士上门工作人员走访了多个小区,探究老人们的养生诀窍。三位快乐老人在此传授自己的小秘方,希望其他老人也能养好精气神,尽情享受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,展示出不一样的夕阳风采。

韩圣堂老人
【养生讲科学没事多锻炼】
俗话说,笑一笑十年少。日前,在尧都区群艺馆里,一支文艺团队正在进行紧锣密鼓地排练。其中,已到古稀之年的韩圣堂老人格外引人注意。虽然他充当着绿叶的角色,但他的笑容十分灿烂,每一个动作尽显活力。
“生命在于运动,我每天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选择锻炼方式。坚持参与团体活动,发挥自己的特长,也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。”韩老笑呵呵地说,刚退休时,我总在家憋着,老觉得浑身不得劲。后来,我经常出去走走,打拳、跳舞,精神状态越来越好,身体素质也越来越棒。其实,老年人也得有自己的圈子,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寻求快乐。”除了坚持锻炼,韩老还崇尚科学的养生方法。“我会将报纸上介绍的养生窍门一一记在本上,从中筛选适合自己的方法,再根据季节特点和身体状况来决定吃什么、怎么吃。”他总结道,“科学的饮食,足以提供丰富的营养,所以我很少吃保健品,也不相信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。”
吉时雨老人
【生活要规律饮食有节制】
家住市区迎春南街的耄耋老人吉时雨身体倍棒、吃嘛嘛香,思维敏捷且反应较快。每当别人得知他的真实年龄后,都会不由得大吃一惊。他看起来不过七十岁上下,精神矍铄,两眼炯炯有眼,这一切得益于他规律的饮食生活。
每天早上七时,吉老准时起床享用早餐。他的早餐多以牛奶、燕麦片为主,偶尔添加一些含糖量较低的面包。早饭后,他外出散步,再回家练两个小时书法;中午十二时,他开始进食午餐。午餐多以面条和青菜为主,有时添加一些肉菜。午饭后,他去小区里寻找棋友,感受下象棋的快乐;傍晚六时,等待他的晚饭是馍馍、米汤、蔬菜。晚饭过后,他会在家走动,看会儿电视剧再入睡。
“几十年来,我的饮食习惯从未改变。即便桌上有大鱼大肉,我也不会贪吃。我还有三大爱好,每天雷打不动,即喝茶、书法和象棋。”吉老认为,保持规律、适度清淡的饮食、拥有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,对身体更有益处。”
郭秋香老人
【保持好心态养出精气神】
精气神儿十足,这是家住市区解放东路光明小区的郭秋香老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。今年74岁的老人爱说、爱笑、爱美,喜欢热闹和运动,还钟爱养生之道。
“我特别爱看养生节目,并把一些长寿的秘诀记在心里、加以实践、养成习惯。每天早晨醒来,我不急着起床,而是做些手指操。先搓搓手心,再揉捏手指,随后双手手指相互按摩,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。早饭后,我还坚持练习眼保健操。”老人一一介绍,胳膊、腿这两个部位也很关键,我每天会来回拍打上百次,放松身体且紧实肌肉。睡觉前,我一定要泡脚,外加脚部按摩。这不仅能消除疲劳,还能促进血液循坏。”
在郭老看来,快乐是养生的关键,快乐也是消除疾病的法宝。“凡事看开点,没事多动动,时时保持好心态。人老心不老,也应该有颗追逐时尚的心,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,会让自己由内而外放光彩。”她呼吁老年人,退而不休,做到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。养出精气神,让生活充满乐趣。”记者李静
秋冬盲目进补小心越补越虚
俗话说,秋冬进补,来春打虎。天气越来越冷,许多老年人将养生滋补作为头等大事。但是,由于进补过急、补不对症、剂量欠妥等原因,有的老人不仅没有“补”出效果,反而越补越虚。对此,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郑芳建议,老人应从自身体质出发,避免“猛补”和“大补”。同时遵循“养收之道”,可选用“补而不火、防燥不腻”的平补食品,尽量避开高糖、高脂的饮食。
进入10月,家住市区青狮南街的张经槐老人将全部心思放在了养生上。听说阿胶糕可以补气血,他便买来一大盒,每天吃上好几片;听说海参煮小米汤营养丰富,他赶紧买来上等海参,隔三差五煮汤喝。此外,他还服用了一些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。没想到,经过一段时间的药补加食补后,他竟出现了上火、口腔溃疡、便秘等症状。
“这段时间,我们老两口经常在家煮羊肉锅、炖老鸭汤,还特意在汤里加了当归、红枣、枸杞等。结果,钱花了不少,进补的效果没看着,有时还觉得身体更虚了。”随着天气转凉,家住市区洪家楼南街的梁老养生热情高涨。可是,她跟张经槐老人一样,陷入了进补误区,误以为进补就是大吃大喝,什么有营养就得吃什么。
秋冬进补须把握好“度”,以免过犹不及。郑芳提醒:不针对个人体质和病症,就盲目给自己‘下单’,非但达不到预期目的,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。老年人要分清自己的体质再选择进补方式及食材,务必注意循序渐进,不可急于求成。由于老人新陈代谢减慢,消化吸收能力下降,若暴饮暴食,不仅会导致营养物质吸收受限,还会影响身体健康。”“
一般来说,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。但具体到个人,又有气虚、血虚、阴虚、阳虚等不同。阴虚者可食小米、甲鱼、木耳等食物;阳虚者可食糯米、韭菜等;气虚者可补充鸡蛋、香菇、萝卜、大枣等;血虚者可食瘦肉、桂圆、小红枣等。此外,脾胃不和、消化不良的老人可以服具有健补脾胃的莲子、山药等;出现口干、唇燥等症状的老人,可选用银耳、百合滋养润燥、益中补气的食品。”郑芳指出,老人进补应以食补为主,保持饮食均衡、荤素合理,禁食生冷油腻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若服用补品、补药,一定要谨遵医嘱,注意合适的剂量。
最新动态
-
护士长半蹲托举21分钟救了宝宝
“儿奔生娘奔死,生死只隔一层纸”,生孩子是一件危险的事,而医护人员的技艺和责任心就是那张纸,阻挡着各种危险,保护着孕产妇和孩子的安全。
-
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完成两例骨科导航机器人手术
2018年4月11日深夜11点,积水潭医院手术室内依然灯明如昼,在骨科导航机器人的“帮助”下,两台足踝外科手术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
-
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护理部举办护士综合素养大赛初赛
为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,积极响应北京市医管局“5.12国际护士节”之“互爱生命、共享健康”护理文化周活动。
-
医护到家荣获中国“互联网+”民生类十大优秀案例
4月12日,以“助力新生态,共享新机遇”为主题的2018中国“互联网+”数字经济峰会在重庆举办,峰会主论坛揭晓了2017年度中国“互联网+”案例评选结果,医护到家凭借创新的运营模式、优质的服务和影响力荣获2017年度中国“互联网+”民生类十大优秀案例。
-
上门医疗行业医护到家2017年大数据
-
风湿免疫科到底看的是什么病?
大家总是搞不清风湿免疫科到底看的是什么疾病,免疫力低下应该看风湿免疫科吗?现在带领大家科普一下风湿免疫科到底看的是什么疾病。
-
北京积水潭医院开通京医通检验报告自助打印服务
4月10日上午,张大爷惯例来到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就诊,门诊大厅的全新自助报告机吸引了大爷的注意。
-
2018年北京市健康素养主题宣传月活动
为全面提升北京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,贯彻落实《“健康北京2030”规划纲要》要求,4月10日,大兴区在庞各庄镇万亩梨园举办“2018年北京市健康素养主题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”。